首页 > “枫”景这里独好 ——各地“最多跑一地”改革创新载体扫描

普陀:“一体化”维护海上治安

发布日期:2020-05-12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周普政

 

为探索海上治理新模式,打造“海上枫桥”升级版,早在2012年,舟山市普陀区就整合相关组织功能,组建了矛盾纠纷调处指导服务中心。2017年,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形成了“一体化管理、一揽子办事”的运作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始了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实践。

如今,普陀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枫桥“指挥站”。2018年以来,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5万件,重大疑难纠纷调处成功率、协议履行率均为100%。2019年,普陀区在上年民商事案件下降15.86%的基础上再降34.91%,降幅全省第一。


普陀区矛调中心召开“3+X”安全研判会


去年,浙北海域发生一起渔事纠纷。得到消息后,中心立即发出指令,由海警、公安、海事、渔业等涉海执法单位组成联合应急处置小组,一边请就近“娘舅船”协助劝说涉事双方渔民保持理智,一边启动与宁波相关部门的两地联动处置机制。经过一个昼夜的努力,剑拔弩张的冲突双方终于同意回港后协商解决,避免了矛盾升级。

为提升海上治安管理水平,普陀区搭建了以海事渔事调处中心为龙头、镇街渔民服务管理中心为骨干、村社“娘舅船”为基础、海上网格调解员为补充的四级多元化的海上调解体系。对一般海上纠纷,由412艘“海上娘舅船”上的“老娘舅”在各自的作业区域做好调处工作,就地就近提早介入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对较大的海上纠纷,整合公安、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力量,成立区海事渔事调解中心,入驻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对全区重大海事渔事纠纷实行统一受理和集中调处。对跨区海上纠纷,深化与沿海县区的海上联谊协作,明确双方预防化解责任,共同维护海上平安。目前共化解跨县区纠纷1678起,涉及金额7383万元。

避碰系统、卫星定位系统、互联网宽带卫星终端、AIS终端设备、24小时监控系统……坐在普陀区信息指挥中心大屏幕前,能清晰观察到渔港内每艘渔船的实时情况。这里织起了海上事故防控“安全网”。

智能监控方面,中心整合公安、海事、港航、渔港等涉海部门140余个海陆监控资源,接入海上综合指挥平台,海上、港区、码头、滩涂等安全监控一应俱全,实现了指挥中心、北斗卫星、沿海基站、船载终端等多层级联动。渔船管控方面,围绕“安全隐患不出海、矛盾隐患不上船”两大目标,通过排查、排解、排除三大环节对出海渔船实行全方位监管。专群防控方面,组建心理辅导干预中心和心理咨询室,设立热线电话、咨询微信,建立心理档案,开设教育讲堂,安排相对固定的特聘专家和讲师,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已举办心理辅导47场次,累计服务渔民1800人次。

近年来,普陀区还通过涉海部门联动、打击整治联动和警民协作联动,实现了海上治安由乱到治。

部门联动方面,中心整合海洋、海警等涉海资源,组成联合执法船队,以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船只聚集多的渔场为重点,实行分片包干巡查,及时查处违章违法行为,并定期召开海警、港航、海事、海洋与渔业等参加的海上治安形势分析会,了解掌握、研究部署海上治理工作。打击整治方面,普陀区强力推进“一打三整治”,以开展联合会战的形式,取缔“三无”船舶929艘,整治“船证不符”渔船945艘。警民协作方面,协调海警二大队与各地建立“一警一员一艇”和“联席、联勤、联调、联同”的“3+4”海上治安管理机制,按照“一镇一警一员”配备海警和警务协管员,加强警民联动联治。结合远洋渔业船多线长面广特点,在15家远洋渔业公司261艘远洋渔船上全部配备了治安管理员,做好远洋船员的注册备案、法制教育、信息报告和海上巡查等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