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故事

当好“红绿融合”特长生

发布日期:2021-07-01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袁卫    项啸     姚驰

 

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根据地的设区市。

近年来,丽水市委把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大学习、大征集、大宣传、大教育、大践行,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汇聚人心、凝聚力量,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


丽水南明湖畔

  

一种精神的诞生

 

翻开丽水地图,发现它酷似一张深秋的枫叶——不仅因为形状相近,更重要的是那抹鲜艳的红,无处不在:

在遂昌,王村口革命纪念建筑群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开展学习教育的必到之地。1934年12月到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两次袭取王村口镇,有效地宣传了共产党、红军,鼓舞了人民群众起来闹革命、求解放的勇气和信心,为挺进师入浙开展游击战争打下了基础;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部进驻王村口镇,在此设立了建设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留下了粟裕、刘英及师部机关人员的革命足迹。

在莲都,瓯江之畔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静静矗立,厦河村的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内人流涌动。80多年前,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迁到这里,在城内四牌楼开设一家兴华广货号作掩护,省委书记刘英化名王志远,以“兴华广货号”老板身份居住于此,领导了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直到1941年4月迁往温州。

在松阳,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挺进师开展武装斗争的痕迹随处可见;在庆元,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师、闽北红军等革命队伍曾在这里开展游击活动,这里是中共闽浙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缙云,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红十三军第三团攻打壶镇战斗遗址、吕逢樵故居、丁志良故居等54处革命遗址上党旗飘飘……

“丽水全域都属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区域,全市革命遗址遗迹多达533处。”丽水市委党史办负责人介绍说,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辈先烈在丽水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先后在丽水开展武装斗争,缔造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伟大浙西南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丽水人坚定信念、克难攻坚、奋勇前行。

 

一城山水在蜕变

  

今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在丽水召开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丽水经验”再一次惊艳全球。

曾经,“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受制于交通、人才、资源等区位因素的制约,未能找准自身定位,逐渐在浙江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掉队。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论断,为丽水发展把准了脉搏、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未来。

多年来,丽水始终牢记“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让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老百姓手中的“金饭碗”。

“护绿添彩”,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构建“天眼+地眼+人眼”的数字化生态监管服务平台,构建科学高效智慧的生态治理体系。高标准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高品质建设瓯江山水诗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7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到81.7%,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点绿成金”,创新运用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建设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实现GDP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两个较快增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37元,增幅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高出全国农民收入平均水平38%。

“化绿出新”,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有效激活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重点推进“双招双引”战略性工程,推动“浙西南科创中心”、打造高能级产业战略平台等一系列战略举措。

作为典型的山区城市,丽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锐意改革、大破大立,完成了从一座山区小城向“中国绿谷”的蜕变。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一个老区在振兴

 

近年来,丽水以“没有实现加快发展也是一种风险,没有追求实现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决心和胆略更是极端危险”的胆魄决心,探索“红绿融合”发展路子。

立足得天独厚的“红绿”资源优势,丽水在全国首创《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组织开展全省首个《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立法实践,发布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建设指南”。接连三个首创,让秀山丽水站在了全国“红绿融合”发展的时代潮头。

“红绿融合”,乡村在振兴。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曾经的偏远山区,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与生态优势,深度融入百山祖国家公园核心区保护和建设,促进红色资源价值转化,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书写了高山、深山、远山老区人民求是挺进推进“红绿融合”发展的时代新答卷。

“红绿融合”,产业在蝶变。“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等“山”系品牌从无到有,影响力和市场力与日俱增,“丽水山耕”农产品进杭入沪赴京,实现年销售额108亿元,品牌溢价率30%以上;“丽水山居”去年营收22.7亿元,成为民宿产业新标杆;“丽水山泉”今年横空出世,成为丽水大力发展“水经济”的又一个典范项目。

“红绿融合”,老区在振兴。今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和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相继印发,浙西南革命老区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经验全国推广,丽水创新打造的“红绿融合”路径,得到国家层面的有力政策支撑,浙西南革命老区迎来了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

眼下,丽水正抢抓发展机遇,驰而不息推动革命老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持续增收机制,在建成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争当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征程上的“模范生”“特长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