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巨变

余姚市横坎头村:一块“红土地”的兴盛之路

发布日期:2021-07-16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今日浙江》记者  邵玩玩

 

一直以来,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被誉为“浙东红村”。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等核心机构就设在这里。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曾到横坎头村考察,还先后两次给村民回信。如今,这个藏在深山的小村落,已实现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的华丽蝶变。这背后,是红色引擎提供的源源动力。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边是四明湖,一边是百丈岗水库,镶嵌在两方水域中的横坎头村,蕴藏着“英雄的姓名,远去的声音”…… 这片红色土地,曾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新四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在此浴血奋战,被人们称为“浙东延安”。

1943年4月22日晚,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分三路奔袭梁弄,23日拂晓前发起进攻,经过17个小时的激战,解放梁弄。不久,浙东区党委、三北游击司令部先后进驻,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而横坎头村,正处于根据地的核心位置。

传颂70多年的红色故事,历久弥新。如今,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新浙东报社等旧址群,成为那段峥嵘岁月的光荣见证。

岁月几经变迁,革命老区的初心始终未变。2003年,习近平同志到村里考察时强调,要把革命旧址保护好建设好。为此,村班子及时抓住《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契机,全面启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保护性修缮工程。

“当时启动工程,首先要把旧址区内的55户老村民搬迁出来,住了几十年,一开始谁都不愿意搬。后来,黄志尧等党员主动站出来,不仅自己带头签约搬离,还帮着村干部一起动员其他住户。”村党委书记黄科威感慨道。

为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红色基地,2018年,村党委谋划在核心区块建设一所红色教育学院。得知这一消息,作为老交通员后代的村民夏再龙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腾出了位于村委会旁的旧厂房,确保项目及时落地。

如今,横坎头村已成为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每年举办培训班近200个、培训学员1.8万人次,每年还有20多万名党员干部到村开展“初心之旅”。

此外,村党委还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开播全国首个“红色电台”,邀请音乐家创作村歌《我自豪,我是红村人》,每到“七一”、国庆等重大节点,村里都会组织党员群众合唱村歌。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也加入了“红村”合唱团,红色精神在歌声中代代传承。

 

党员干部争当先锋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2018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村党员的回信里,对横坎头村的发展提出了殷殷嘱托。对于这一点,黄科威深有感触,“村里要发展,关键在组织,重点靠党员”,横坎头村有信心,也有底气。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村里始终把“建设同根据地一样坚固的战斗堡垒”作为目标——2007年成立全省首个革命老区村级党委,2019年组建全市首个村级大党委,与周边村、企业组成红村党建联盟。

随着组织的不断升级,在横坎头村,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村党委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打造出6个五星级“前哨支部”。推行“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凡是涉及自然村的大小事务,都让支部党员先知道、带头干,这成了村党委治村理事的“法宝”。

比如,牛轭丘“前哨支部”党员在知道本自然村要全面进行外立面改造后,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商量分工,快速又巧妙地做通群众工作。截至目前,“前哨支部”发挥项目攻坚“桥头堡”的作用,有力推动乡村旅游综合体、红村风貌区提升等50余项工程快速落地。

激活每个红色细胞,村党委还全面推行每名党员联系6户农户、包干6项工作的“联六包六”工作法,加快形成了“党群齐心、锋领过坎”强大合力。

村庄整治时,党员们对补偿条款不讨价还价;村里为公厕选址时,有的党员主动建议将公厕建在自己家边上……在“五水共治”、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党员干部们更是事事冲在前、处处作表率,形成了强大示范带动效应。

  

振兴发展走出新路

  

盛夏时节的横坎头村,柳绿蝉鸣,远处青山延绵,近处溪水潺潺,白墙黑瓦的浙东民居屋舍俨然,伴随红色旅游、生态康养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村子里度假。

2020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超1000万元。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缘何有如此强劲的经济发展能力?横坎头村用行动作答,靠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

“第一桶金”源自转变传统农业结构。“2003年,农技专家实地考察后建议大家种樱桃,但是樱桃的产出周期需要三年,这让很多村民犹豫观望。”黄科威说,最终还是党员干部带头种起了首批70多亩樱桃,待到第三年满山樱桃挂果,每亩收益超过1万元,村民们才纷纷抢着种樱桃。

如今,当地樱桃等果树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并以此推动采摘、旅游和农家乐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红乡”,革命老区焕发出新活力。

让产业真正形成良性循环,彻底“断穷根”,横坎头村瞄准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所在地的红色资源优势,把发展红色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村里组建红村互助发展联盟,由红色旅游、会务培训等带来的客源,被源源不断推送给本村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场等经营户,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2018年,该村制定了《横坎头村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一批批基础性设施纷纷建成,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落地,“浙东红村”旧貌换新颜——

投资6.5亿元的“希望的田野·横坎头田园综合体”项目整体推进,以浙东延安红色文化学院、浙江四明山新希望绿领学院为主体的教育培训产业加速发展,今年这里还被中组部、财政部列为推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不久前,按照“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理念,横坎头村全新成立了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将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庄,包括特色农产品销售、红色旅游带动等,振兴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