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窗口报表

绘就新时代之江幸福安居图

发布日期:2022-09-30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今日浙江记者  沈佳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着眼进行长远规划、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着手进行制度创新,围绕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书写出一篇气势恢弘的民生大文章。

十年来,浙江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每年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高水平绘就了一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幸福画卷。


 

织密扎牢兜底保障安全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努力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百姓幸福生活稳稳托底。

社保体系不断健全——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户籍限制,推动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人口全覆盖。2021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423万人和5655万人。

全面实施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全省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达到人均2880元/月,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人均待遇达到350元/月。

社会救助愈加坚实——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思路,不断健全“1+8+X”大救助体系,努力让每一位困难人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都不掉队。

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2022年的城乡同标每人每月1000元,不断提高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有力拓展了社会救助的可及性和覆盖面,让困难人员能够得到充分救助帮扶。

2019年,纵贯省、市、县、乡、村5级的“浙里救”应用投入使用,自此开启社会救助事项“一件事”联办服务模式。同时建成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对200余万人的动态监测,让社会救助更精准更及时更暖心。

“善行浙江”全面打造——

聚焦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率先构建新型慈善体系,不断健全“先富带后富”机制,汇聚起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创新举办中国(杭州)捐赠人大会,率先全国建立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上线全国首个互联网公益大脑“云上公益大脑”,“支付宝公益”“善园网”“亲青筹”等一批网络募捐平台发展势头强劲,“人人慈善”理念深入人心。

积极探索“金融+慈善”模式,推动公益慈善创新发展。联合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推出慈善理财产品,携手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设立慈善共富基金,推动信托公司大力发展慈善信托业务。目前,全省慈善信托备案金额达12.38亿元,居全国第一。

一张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浙江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踏实。


杭州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的“幸福邻里坊” 林云龙 摄

 

聚力拓宽富民增收新路子

 

收入是民生之源。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十年来,浙江把富民增收作为头号民生工程,高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2021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541元,是全国的1.6倍,居全国第三位、省区第一位,十年年均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8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7元,城乡居民收入均翻一番以上。

扩容提质稳就业——

十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丰富发展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让更多人端稳端好“就业饭碗”。全省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稳定在3%以内。

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大力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探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带领劳动者走出了一条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之路。截至2021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9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28.5%,高技能人才354万人,占技能人才的32.3%。

精准助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开发建设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场景,推行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每年帮扶就业10万人以上。

多措并举促创业——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之江两岸荡起风云。多年来,浙江积极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着力破解创业难点痛点,在高校、院所、企业等地探索建立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互动局面。

创新创业不只在城市高楼间,还在乡村田埂上。通过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启动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推动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培育农创客20358名。

收入结构多元化——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浙江大力推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改革,深化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全力保障和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

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探索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大量农民闲置资产被有效盘活。2021年,全省农民土地流转租金、股金收入达90亿元,累计盘活闲置农房8.04万宗、总价值41.69亿元。

壮大村集体“造血功能”。深化集体经济市场化改革和股份制改革,创新“飞地”抱团、强村公司、片区组团等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2021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07亿元。

随着腰间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浙江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推进公共服务更优质普惠

 

从全省首批支老人员进驻舟山偏远海岛,到温州市瓯海区打造“家庭社区一体化”托育园,从湖州市将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延伸至村社,到衢州市柯城区乡村小学与城里学校共享“一个课堂”……之江大地上,一幅展现公共服务优质普惠的幸福图景日渐清晰。2021年,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超过98%。

“一老一小”更有依靠——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浙江聚焦老年人需求精准发力,从日间照料到康复护理,从家庭适老化改造到康养联合体建设,努力让老年人有品质地享受晚年生活。目前,全省已完成4.04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十年来,生育政策发生了从“只生一个”到“允许二胎”再到“放开三胎”的转变。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让父母减轻育儿压力,浙江积极探索出生一件事“全省通办”改革,大力推进普惠型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4230家,每千人托位数达到2.53个。

“健康红利”持续释放——

2021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2岁。十年来,浙江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地位。率先启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开展“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试点,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全省域推进“健康大脑+”体系建设,努力让优质健康服务覆盖每一个群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创新研制县域疫情风险地图“五色图”,迭代建立“动态清零”精密智控“七大机制”,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浙里优学”阔步前行——

率先全国实行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升学政策,率先全面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零择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扎实有序推进“双减”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学校100%开设课后服务……十年来,浙江教育改革活力不断迸发,公平、优质、均衡的高质量现代教育发展体系已然成型。

如今,全省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校际办学条件差异系数全国最低;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3所高校2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成功以新机制创办西湖大学。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49.5%上升到2021年的64.8%,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强。

品质生活可观可感——

在农村,“千万工程”持续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跃然眼前。在城市,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现代化宜居社区筑就美好家园。随着连接城乡、串联各类景区古迹、百姓游憩健身的各类绿道相继建成,百姓宜居有了新注解。

十年来,从“老有所养”到“浙里康养”,从“幼有所育”到“浙有善育”,从“住有所居”到“浙里安居”,高品质幸福生活,有目共睹。


义乌市公安局北苑派出所进社区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

 

筑牢平安和谐稳定大基石

 

平安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不断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2021年,群众安全感达到99.19%。

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十年来,浙江牢固树立风险识别和闭环管控理念,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力打好风险防范化解的主动仗、主攻仗。

创新加强立体化、智能化、法治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十年来,浙江刑事立案、命案数量持续下降,成为命案发生率最低的省份之一。

按照“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要求,全面落实公共安全行业监管责任,全力整治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2021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44.64%和82.89%。

健全防范严密、应对有力的维护政治安全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了全范围、全领域、全过程除风险、保平安、护稳定的新态势。

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覆盖的省份,浙江聚力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2019年,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重塑“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标准化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体系。如今,矛调中心升级为社会治理中心,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2021年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71.72万件,办结率达92.97%,重大矛盾纠纷风险“终点站”作用日益明显。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浙江率全国之先开展诉源治理,统筹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源头治理,让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凝聚,涌现出“共享法庭”、“少捕慎诉”专项检察、警调衔接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信访打头、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工作格局。

浙江还全面深化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研发推广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平安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平台、反电诈、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民呼我为”等一批多跨场景应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坚实的“数字屏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