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窗口报表

全国首个生态省的绿色追求

发布日期:2022-09-30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今日浙江记者  杨 晨

 

走进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一块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伫立在山水之间,讲述着历史的同时,更昭示着未来。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十年来,浙江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信念始终如一、行动坚定不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越走越精彩。


坚定战略定力

高水平建设美丽浙江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两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时说的话,激励着浙江一以贯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2年12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走生态立省之路,深化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2013年11月,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同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

2014年5月,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明确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

2015年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山区26县加快发展工作会议,宣布浙江将正式给26个欠发达县“摘帽”,并不再考核GDP总量;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推进26县全面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路子。

2016年4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路子,按照“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

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建设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把省域建成“大花园”;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面提升与制度化阶段。

2018年5月,《浙江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全省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有价,谁损害谁赔偿”成为浙江生态环境建设中“铁的纪律”。

2019年4月,浙江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绿色发展导向,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0年,浙江启动“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发布《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

2021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风光倍增”工程,推广“光伏+农渔林业”开发模式,推进整县光伏建设,打造若干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十年间,美丽中国之“浙江样本”越来越清晰。


永康市前仓镇历山村福建寮自然村生态厕所


护美绿水青山

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

  

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浙江展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单元格外引人注目。

该单元创新设置“24小时浙江”沉浸空间。沉浸场景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主题,以浙江的一天为时间轴,依次展示山河湖海林田草等自然人文实景影像,并以五折屏幕,辅以多方位立体声效果呈现。观众们眼观、耳听、体感,身临其境感受浙江的“绿水青山”和如诗如画的美好景象。

这一景象,正是浙江过去十年以环境污染整治作为突破口,高标准“精修”生态环境的缩影。截至2021年末,浙江累计建成10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数量居全国前列。

为了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浙江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到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协同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不断推进污染全形态治理、全链条治理、全省域治理。

2021年,浙江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总得分为85.81,连续10年提升。看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地表水省控断面Ⅰ—Ⅲ类比例比2013年提升30.1个百分点,达95.2%,创历史新高。看空气,11个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4.4%,较2013年上升2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0.7%,持续领跑长三角。

除了“治”,还有“养”。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浙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建设等,探索更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率先开展八大水系生物本底调查,全省水生生态系统状况与保护重点逐步明晰;年年开展造林更新,建设战略储备林和美丽生态廊道59.21万亩,省域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至61.24%。随着卷羽鹈鹕、中华秋沙鸭、香鱼等“稀客”纷纷回归,浙江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

2019年,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提前两年率先通过验收,浙江率先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

 

做大金山银山

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找回绿水青山,如今,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村干部介绍:“除了有国内新能源电池行业领军企业天能控股集团的结对共建外,近年来村里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不断涌现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精品民宿等,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贡献了新的增长点。今年截至9月底,村里已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餐饮住宿收入400多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浙江持续深化“千村精品、万村景区”工程,2.3万个乡村如星辰闪耀,成为美丽经济发展“引力场”。

农村更美,农业更绿——

截至2021年,浙江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96%,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1.9万个。全面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几乎每个县都有颇具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农业高效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好山好水“流金淌银”——

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养生养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美丽产业不断涌现,全省50%以上行政村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2021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247元,连续37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98.8%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

绿色产业拔节生长——

“外修”加“内养”,浙江绿色产业崛起势头迅猛,成为新旧动能转化引擎。

杭州市积极推进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聚力打造低能耗、低污染产业体系,巩固壮大数字安防、信息软件、电子商务、通信设备、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十年间,以全省1/10的大气和水排放量贡献了全省近1/4的GDP。

湖州市以绿色智造为主线,聚焦新能源汽车等八大新兴产业链,不断提升“绿色智造”能级,成为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十年间,在全国率先形成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8家、绿色工业园区5个、绿色供应链企业26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丽水市大力发展基于生态优势的生态利用型、生态赋能型、生态影响型产业,打响了“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泉”“丽水山景”等“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十年间,“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创新带动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助推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居全省第一。

十年来,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让山山水水有了明确“价格”;深入实施“风光倍增”工程,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全面加速。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其中千吨以上和重点监测用能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6.7%和6.9%。

浙江以5%的能耗产出了6.4%的GDP、8.6%的税收。绿,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底色。


嘉兴民间“河长”监督治水

 

厚植生态底色

开辟美丽浙江新境界

  

“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2018年9月27日,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索尔海姆在推荐“生态文明的浙江样本”时的真情流露,让世界的目光频频投向中国、聚焦浙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 浙江积极回应新时代绿色发展诉求、生态安全需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变革,把先行优势变为领跑优势,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浙江方案。

释放改革创新动能——

首创“河长制”,确定“条条河道有河长”,干部当河长,群众来监督。公布河长名单,百姓看到河水污染,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河长,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监督的热情。

坚持多跨协同整体智治,在全国率先一体化推进生态环保数字化改革,打造“生态环境在线”综合集成应用,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省。

逐步完善全省能源、工业、建筑等重点碳排放指标体系,衢州“碳账户”、湖州“碳效码”、杭州“双碳大脑”等基层探索不断涌现,持续为推动区域低碳转型释放“引力波”。

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率先制定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重奖举报最高金额达50万元,有力激发全社会发现查办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获生态环境部转发推广。

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公检法机关驻环保部门联络机构全覆盖,每年定期召开公检法环联席会议,形成多元联动、多跨协同的环境执法格局。

全面推进全省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厘清部门职责边界。推行正面清单管理,将3万家环境信用良好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做到无事不扰,依法规范监管和优化营商环境相统一。

引领绿色生活风尚——

设立6月30日为“浙江生态日”,把生活方式绿色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城乡垃圾分类从“政府推着走”到“居民主动干”,浙江人的生态环保意识愈加强烈。

启动实施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标准提升、绿色建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绿色生活促进等五大行动,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正徜徉于一个个“满眼绿、会呼吸”的城市。

在杭州,2.34万台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为将近40万电动汽车车主搭建起2公里公共充电服务圈,新能源公交车占总量的九成以上;在湖州,全国首创的公共自行车无桩化精准定位借还车模式,实现公共自行车、各品牌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的统一借还,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量不断创下新高,低碳出行蔚然成风。

  

奋进新征程,苍翠的青山、清澈的河流、洁净的蓝天,正同人民幸福的笑脸一道,见证浙江持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