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提升竞争力 擦亮金名片

杭州市萧山区:在新型工业化中探路先行

发布日期:2023-10-31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入选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县(市、区),勇夺全省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连续6年获评全省“腾笼换鸟”先进区……在浙江工业版图中,杭州市萧山区的地位举足轻重。

作为工业大区、经济大区,如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探路先行?今年8月,萧山区召开新型工业化大会,锚定“奋力冲刺‘双千亿’再造工业新萧山”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投资累计突破1000亿元,努力打造全省工业第一区,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先行区。


打造先进制造集群体系


今年上半年,萧山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全省第一、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数量全省第一、累计创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省第一……多项“第一”,体现了萧山工业经济结构逐步向高新化、集群化迈进。

冲刺“双千亿”新征程上,萧山加快推进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精耕赛道,打造以纤维新材料和智能汽车两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以智能物联、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为特色,以绿色能源、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未来产业为补充的“2+3+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

五大产业集群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深化迭代、整合发展。比如打造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就是立足萧山化学纤维产业本底优势基础,进一步发展先进纤维,壮大精细化工和高端膜材料。此前,萧山就谋篇布局规划建设膜材料小镇等千亿级产业平台。

打造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则以智能底盘为主攻方向,拓展动力电池、智能感知两大行业,布局智能网联、智能决策和测试服务。萧山去年实现智能汽车规上工业总产值376亿元,拥有汽车制造领域规上工业企业98家、上市企业7家,产值超过30亿元的企业4家。

围绕“2+3+X”,萧山加速集聚链主型、生态型、节点型企业,打造最优产业生态,目前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654家、专精特新企业270家、上市企业32家。同时,精准编制产业链图谱、投资地图和招商地图,靶向实施“链主、链核、链源”企业招引计划。今年已落地投资1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5个,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

保障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萧山发布了招大引强、腾笼换鸟、工业投资等新型工业化十大行动,每年确保3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组建规模超100亿元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并分别组建集群“一业一基金”,加强区内产业链合作和协同创新。


强化战略平台硬核支撑


“中国视谷实体化展厅”亮相,视谷创新中心全面启用……从湘湖起笔,省部共建“中国视谷”建设快马加鞭。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将以“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建设为引领,打造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核心增长极,力争2027年产值达1200亿元。

作为萧山四大产业平台之一,湘湖生动体现了“平台强则萧山强”。推进新型工业化,萧山把发展战略性平台放在首要位置,持续优化迭代“兵团化会战、专班化运行”机制,推动四大平台一体融合、系统提升,向更高能级、更强支撑跃升。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对标上海临港新城,放大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优势效应,打造世界级开放门户和临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标昆山经开区,一体推进市北、江南科技城、绿色智造产业新城三大“兵团”系统重塑,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引领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区;

钱江世纪城近学钱江新城、远学珠江新城,锚定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目标,打造总部企业集聚高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湘湖·萧滨合作区纵深推进“萧滨一体化”,全面深化部省共建“中国视谷”建设,努力形成千亿级视觉智能产业生态圈,把湘湖打造成媲美西湖的生态湖、人文湖、科技湖。

今年上半年,四大平台贡献了萧山全区56.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78%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力争通过3年努力,对全区经济总量贡献度达2/3以上。

以平台撬动一个“工业新萧山”,萧山全面统筹37个镇街工业园和50个省级小微企业园,以及各类产业载体,加快推动全区产业由弱到强、由散到聚、由链到群的蝶变跃升。未来每个平台都要拥有一条或若干条核心产业链,带动全域发展。


激发创新驱动澎湃动能


日前,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以铸造法成功制备高质量4英寸氧化镓单晶,并完成4英寸氧化镓晶圆衬底技术突破。由它加工而成的氧化镓衬底片、外延片,能以更低能耗制作成各类功率器件。这对打造智能汽车、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的萧山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创新是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萧山坚持以科创赋能产业发展,聚力强化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已引进北大信研院、浙大科创中心、西电杭研院等一大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打开了“研发创新+联合实验室+智能制造”的产学研一体化新方式。

过去5年,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对萧山赋能作用强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95家增长到18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33.2%提升到67.4%,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94%提升到3.42%……

萧山全区新型工业化大会提出,将始终坚持“创新强区”不动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构建人才链,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协同赋能。

全面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以北大信研院、浙大科创中心、湘湖实验室等七大高能级科研平台为主体的“北斗七星”创新联盟与区内企业深度对接;壮大科创平台矩阵,引进布局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网络节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重器”。

持续激发高质效创新活力。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三个全覆盖”;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全域做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

大力集聚高层次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金字塔”型人才梯队,加快培养与产业发展体系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近3年来,萧山授权企业认定高层次人才2623名,数量居全市第一;开展技能型产业工人专题培训32期,带动提升6500余人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