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积极探索善治之路

擦亮 “枫调渔顺”金名片

发布日期:2023-11-30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今日浙江记者  亓惠洁   


沈家门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渔港和重要海水产品集散地,素有“小上海”“活水码头”之美誉。但是,每逢鱼汛季节,因水产品交易、渔业生产、海损事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

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将“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到海上,探索实施“领航、织网、起锚、稳舵”的“枫调渔顺”四步工作法,有效解决海上矛盾纠纷“动态管理难、发现处置难、源头预防难、调处化解难”等问题,打造了多元化解海上矛盾纠纷、推动海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枫调渔顺”金名片。


法律宣传进渔船 胡锦 摄


红帆“领航” 党建引领


东海上,一面面“红帆”旗帜迎风飘扬,与浩瀚海洋相映生辉,成为船舶领航先行的盏盏明灯。

针对海上纠纷“动态管理难”等问题,2017年,舟山将党建工作延伸至海上,把支部建在船上,让“党旗在海上飘扬、党徽在船上闪光、党员在生产一线上领航”。“瀛洲红帆”船应运而生,在抢险救灾、安全生产、矛盾调处等方面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多了红帆标志,不仅意味着亮出党员身份,还多了一份责任。”首批挂牌红帆的船老大颜永武说,拥有“红帆船”称号的船,须有党员船长或3名以上党员,船舶证书齐全,且3年内未发生渔业安全事故,明确为“瀛洲红帆”船,会在船上设置鲜明标识。

据介绍,“瀛洲红帆”工程将渔船以4—12艘为一组编入相应生产编组,2—4个生产编组为一个渔区网格。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整合渔业专业合作社、船舶管理公司、船员管理公司等,实现适应海上工作实际的基层党组织覆盖;以“红帆船”为基础,设立“红帆调解船”、组建海上党员调解小组,第一时间介入调处渔区矛盾纠纷。随着“航行的支部”建设不断深化,这些“红帆船”有效构筑了海上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

同时,沈家门街道积极打造“四有”民情预警、“三红三共”等党建联建品牌,发展壮大“海上老娘舅”“名老大调解协会”“东海渔嫂调解员”等民间调解组织,形成由157名“红帆船长+党员船员+骨干渔民+东海渔嫂”组成的自治团队,努力将风险问题处置在前端、化解在基层。


海陆“织网” 融合治理


有“红帆”领航,还需完善的化解矛盾纠纷网络,“海陆织网”应运而生。

针对海上矛盾纠纷“发现处置难”问题,沈家门街道创新运用发源于普陀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推行“海上网格”管理和海陆“融合治理”。

在海上,每个网格由“红帆船”或“调解示范船”带领,落实隐患排查、矛盾调解、安全管理等职能;在陆上,打造海上“融治理”中心、“平安小苑”,推动“海上事陆上解”,使之成为海上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2022年12月,一艘宁波籍远洋渔船与舟山普陀籍渔船在沈家门渔港发生碰撞,双方船体受损,并造成渔获物损失。远洋渔船向宁波方报告并驶离现场出境捕捞作业,普陀籍渔船则向沈家门街道求助。

普陀籍渔船所属海上网格的“红帆”船就近展开救助,街道同时安排“海上老娘舅”实地了解情况,及时收集证据,属地“东海渔嫂”第一时间走访涉事船员及家属,安抚情绪。陆上网格内的海上“融治理”中心立即牵头,召集海洋渔业、司法行政等部门和专业律师等力量,并邀请宁波海事法院自贸区海事法庭,对案情“把脉联诊”。在多部门配合下,几经沟通协商,确定了远洋船只就近靠岸勘验、异地评估损失的解决方案,最终纠纷圆满化解。

海上“融治理”中心运行以来,各类矛盾纠纷现场处结率提升19.6%,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平安“起锚” 数智赋能


傍晚时分,渔港码头靠岸渔船渐渐增多,“平安小苑”值班警长通过“港域智治”一体化平台一键启动无人机巡查,港区情况实时传输到显示大屏上。“无人机空巡还能空中喊话,及时劝诫违规者。”“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副站长钱琛说。

近年来,沈家门港区周边布建物联感知设备,搭建“港域智治”一体化平台,并试点运行“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与街道、社区(村)及各职能部门联管共治,有效运用科技手段处理各类纠纷。

“只要我们遇到突发情况,民警总能及时出现,非常高效。”一位将船停靠在沈家门渔港的温州籍船长称赞道。往常,遇大风天气,渔船回港避风,大量人员聚集上岸,经常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如今,沈家门派出所民警通过“港域智治”平台提前精准预测,精准投放警力,很多治安隐患总能在第一时间消除。

针对海上矛盾纠纷“源头预防难”问题,沈家门街道坚持海上问题陆上抓、陆上问题不下海,积极利用数字技术管理出海船员信息、追踪渔港动态,以“港域智治”护航平安“起锚”。

目前,沈家门渔港已科学布建各类前沿智能感知设备1200余套,并通过整合系统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引流数据资源,编严织密覆盖港区全域的“智慧天网”,实现“人过留影、船过留痕”。

乘着数字化的东风,沈家门街道依托海上共享法庭、“海上枫桥”浙里矛调等系统平台,近3年共处置海陆各类纠纷4500余起,涉及金额4435万余元,海上矛盾纠纷调处率98.8%。


法治“稳舵” 安心护航


针对海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难”问题,沈家门街道坚持法治支撑、多元协同,推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让法治来“稳舵”,让人民更安心。

依托一体平台。建立海上社会治理中心,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海洋执法、“科技管控港”等系统平台,实现海上矛盾一站受理、调处流程一体运行、分析研判一图展示。

更新现有机制。打造“枫调渔顺”人民调解品牌,创建“小螺号”矛盾纠纷收集信箱,在舟山国际水产城、沈家门夜排档等设立“渔港枫警”“平安沈心”人民调解工作站,与省内外沿海涉渔地区建立人民调解跨域协作机制。

加强普法教育。沈家门司法所将“用好渔港文化资源,讲好渔港法治故事”作为沈家门街道“八五普法”重要内容,创新推出《“渔港先锋”说民法典》《“戴”你学法》《“马”上说法》等本土系列普法短视频30余期,推动实践式普法、数字化普法、协同化普法。同时,依托“法治渔港”,利用休渔季,进港、上船、入渔家开展普法学法、法律体检等活动。

在“四步走”工作法的指导下,下一步,沈家门街道将进一步建强人民调解队伍、夯实为民服务基础、完善纠纷化解机制,持续擦亮“枫调渔顺”金名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