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第二期

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汇聚强大合力——聚焦2024年浙江省两会

发布日期:2024-02-05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长风破浪过重山,奋楫扬帆再出发。1月22日至26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杭州召开。

  这次大会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再出发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会议期间,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们,以饱满政治热情、昂扬精神状态和强烈使命担当,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发表真知灼见、积极建言资政,有力彰显了实干争先、砥砺奋发的精气神,为浙江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汇聚起磅礴力量。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总量迈过8万亿元大关!今年的浙江两会上,迈上新台阶的GDP成为关注焦点。

  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密不可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大力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对于集群培育,浙江从2018年起连续部署实施了7年,这件事对浙江来说非常重要。”在浙江省两会“厅(局)长通道”上,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詹敏说。2023年,浙江启动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7%、6.3%,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超75%。

  “集群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令人振奋。”浙江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瑞立集团董事长张晓平说,他带来的参会提案就是推进汽车零部件万亿产业集群建设,建议加快省内“国企实力+民企活力”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服务链的整合,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深耕鞋类制造业的浙江省人大代表、康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莱莉近年来一直在关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她建议政府对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贷款给予贴息奖励,一方面鼓励企业在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开展创新,另一方面扶持专精的中小微企业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中领小引”。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重要一年。浙江将继续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链主”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2023年,科技创新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4家;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15%,并挂牌运行全省首家国家实验室,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4位。

  2024年,科技创新仍是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将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塑造发展新优势,浙江已完成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布局,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仍然存在创新机制不够完善、成果转化效能不高等共性难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郑今欢建议,政府应助推建立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协同的产业联盟和产业联盟创投基金,逐步形成以市场牵引、多方分工协作、平台跟投为特征的成果高效转化模式。

  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林东与他的团队20年来埋头只做一件事——让中国自主研发的潮流能发电机进入世界一流。他说:“科技创新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有时候它比拼的不仅仅是速度,还有耐力,需要久久为功。”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2024年,浙江将继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新遴选顶尖人才40名以上,新增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5个以上。

 

关键词  深化改革 

 

  “拼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拼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对发展有信心。”在浙江省两会“委员通道”上,张晓平指出浙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而在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长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科元控股集团董事长陶春风眼中,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企业面对诸多挑战的最大底气,“长鸿生物从投资意向到签约仅用了21天,从土地摘牌到试运行仅用了10个月,还享受到了很多特色惠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要聚焦聚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2024年,浙江将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拿出更多实招。

  “厅(局)长通道”上,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表示,将迭代升级“8+4”政策体系,充分发挥“4+1”专项基金撬动作用,全力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浙江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王中毅表示,将重点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即加大涉企制度优质供给、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放大法治服务乘数效应、预防消除企业的法律风险,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提供法治支撑和服务。

  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审议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浙江省人大代表、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投下了庄严一票,他说:“我们看到了浙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担当。”浙江省政协委员、民建台州市委会副主委、恒勃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书忠说:“《条例》正式推行实施后,将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浙江将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探索建立大宗商品储备管理体系和贸易投资制度,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浙江,誓将改革进行到底。

 

关键词  文明建设   

  

  2022年底,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杭州市余杭区,提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2023年2月,“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写入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精心办好‘良渚论坛’,持续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成为具体举措之一。

  短短一年多时间,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实现了战略层面的“三级跳”。对此,浙江省人大代表、杭州临平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副馆长于秋娜向大会提交了《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建议,希望加大对良渚文化境外展览和海外出版物的支持力度,用本真传递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2023年,全国文旅都“卷”了起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四条诗路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和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文旅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浙江省人大代表、新昌县文广旅游局诗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李招红带来的建议与报告颇为契合,她说:“诗路文化带建设需要扩容、升级、提质、增效,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议加强诗路文化与宋韵文化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省域探索,令浙江更加韵味悠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则让美丽浙江愈发闪亮。“文化和生态是浙江两大瑰宝。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聚焦聚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省域探索’‘聚焦聚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将推动我省各地深入挖掘文化和生态优势。”浙江省人大代表、嵊州市委书记裘建勇说,嵊州将围绕嵊山剡水与诗路越韵做精全域旅游,持续擦亮文化和生态“金名片”。

  面向新征程,浙江还将通过实施全域文明建设行动、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人文素养提升计划,进一步擦亮“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品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谱写浙江文明新篇。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当日,省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86,比上年缩小0.04。

  这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的新成效。随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迈入第三年,浙江先行探索突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聚力缩小“三大差距”,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山区海岛是全省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富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要发力拼搏的突破点。浙江明确,要“一县一策”“一业一策”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完善山海协作工作体系,滚动推进产业合作项目300个。

  浙江省政协委员、民进金华市委会委员、金华金农供销有限公司总经理盛建喜建议,通过新型帮共体、民族乡村结对等形式,加大对26县的政策支持,减缓区域发展不协调矛盾。浙江省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浙江省省属企业专职外部董事闫坛香尤为关注海岛发展,建议加快整合技术和人才资源,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岛驶入共富“快车道”。

  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以百姓为先,让民众真实可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可及,更好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针对当前社会关注较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浙江省政协委员、淳安县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姜玲建议,提升60岁以上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儿童诗研究中心主任雪野提出,要帮助高龄失能老人解决助餐、助浴等现实问题。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斌在“厅(局)长通道”上郑重表示,将从“医、食、住、行”四方面系统推进养老工作,让老年人“医得尽心”“食得暖心”“住得安心”“行得舒心”。2024年将重点加强失能失智老人的早干预早治疗,并对低保老人增发10%的基本生活补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浙江省两会“代表通道”上,来自革命老区的浙江省人大代表,三门县亭旁镇芹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永军讲述了芹溪村在“千万工程”引领下发生的精彩蝶变,表达了对未来的满满憧憬:“随着‘千万工程’不断深化,‘浙江红旗第一飘’会飘得更高更远。”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这16个字是浙江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目标和抓手,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新期待。具体实践中如何深化“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浙江省政协常委、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民建杭州市委会主委、杭州市政协副主席郭清晔建议,深挖各地农业产业特色,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连片化、集群化发展,做长做强农业全产业链。这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部署不谋而合。按计划,浙江将在2024年建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100条。

  聚焦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竹材研究院执行院长练素香说:“浙江拥有丰富的竹产业资源,从一产笋、竹林,到二产的竹炭、竹筷、竹板、竹笋等,再到三产的竹制工艺品、竹文化旅游等,竹产业可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农科院院长林福呈则关注人才对农村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作用。他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践行20年来,省农科院已派出个人科技特派员1697人次、团队科技特派员116个。未来,科技特派员要继续把论文写在田野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代表委员们还不约而同提到要加快培育“新农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作为一名80后“新农人”,浙江省人大代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桃花源农场场长陈慧春深感责任重大,她说:“接下来,要结合自身工作,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做强特色产业、建好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