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
发布日期:2024-03-15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编者按:省委“新春第一会” 作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本刊今起开设“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专栏,展示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展现各地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的新实践新成效,推动各类人才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各尽其才、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
沈组文
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并对乡村人才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近年来,全省各地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带动万千乡村精彩蝶变。
安吉县孝丰镇夏阳村就是一个典型。这个地处浙皖交界、开车到县城需1个小时的偏远山村,发展长期举步维艰。近年来,在年轻村班子带领下,3年时间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从8万元提升到300万元,旅游收入从零增长到1200万元,迈上振兴之路。
近期,省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赴夏阳村开展蹲点调研。在夏阳村,调研组看到,一群怀着乡愁和梦想的青年扎根农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创意新力量,让昔日的穷山村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地、认同之地、逐梦之地。调研组感到,乡村振兴是一场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必须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变量,全面激荡乡村人才“源头活水”,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精彩事业、出彩人生。
年轻人回村当主角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山沟里的一个小乡村,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是在换届中选出了好班子,带来了朝气蓬勃的精气神,换出了心齐气顺的战斗力。
乡镇“三顾茅庐”请贤回村。换届前,夏阳村“两委”5名干部平均年龄53岁,面对交通闭塞、资源匮乏且600多名常住人口中八成以上是老年人的困境,老班子对村庄发展致富有心无力,就像“吃萝卜吃一截剥一截”,走一步算一步。为彻底扭转落后局面,2020年孝丰镇党委抓住换届契机推动“五上五下”,对村班子进行“大换血”。经村老支书引荐,上海一家上市公司高管、85后鲍鑫进入组织视野。镇党委书记多次到上海拜访,邀请他回村工作。从开始的犹豫、爱人的反对,到最后放弃高薪回村任职,鲍鑫说:“镇党委和村民的诚心诚意,点燃了我心中的乡情。”
头雁“以才引才”召回群雁。鲍鑫把回村任职当作一次新的创业,满怀建设家乡的激情,依靠镇党委积极搭建“创业团队”,先后说服杭州某猎头公司合伙人黎波、从事工程建设的管仁军和在企业担任出纳的晏龙佩回村任职,加上熟悉村情的网格员鲍淑颖,5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归乡人,组成了湖州市最年轻的村班子。他们同为儿时伙伴,志趣相投、各有所长,有的主要负责对外联络,有的主要负责内部管理,形成了很好的“化学反应”。
新老“结对帮带”齐心干事。回村初始,新班子干事热情高涨,但缺少和群众交流、部门打交道的经验。镇党委就安排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的横溪坞村党总支书记“一对一”帮带鲍鑫,还请退下来的5名老班子成员发挥余热,开展“五老带五新”。县乡两级分别安排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联系领导,每月下村现场办公,帮助对接资源、解决问题。在各方面帮助下,新班子很快站稳脚跟、进入角色。
好风景卖出“好钱景”
夏阳村毗邻赋石水库,山水风光独特,却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村民对新成立的年轻班子既有期待又有担忧。面对“小水蛇也想夺龙珠”的质疑,新班子坚信实干才是硬道理,抢抓新兴的露营经济风口,迅速把美丽风景变成了美丽经济。
环境整治唤醒“沉睡”资源。履新后,村班子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把提升村庄环境作为“开门第一件事”,发动党员群众绿化库区、亮化道路、彩化围墙、美化庭院,并在进村盘山公路边搭起观景台,波光粼粼的水库和连绵起伏的竹海一览无余。很快,一些品牌服装、汽车厂商主动上门租“风景”商拍,还有影视剧组来拍摄节目,一天租金几万元,一年就给村里带来150万元收益,让大家尝到了环境整治的“甜头”。
露营产业打开发展空间。疫情期间,村班子敏锐察觉到露营产业已走上风口。观景台盈利后,村里立即兴建了2个露营地,利用抖音等平台宣传夏阳美景,一个月浏览量突破10万,吸引1.5万人前来打卡。小红书平台十分看好夏阳村前景,在村里落地全国首个线下文旅项目“微拂·小杭坑”营地。在互联网加持下,夏阳村一跃成为长三角闻名的“网红村”,2023年游客数量达1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00万元。村民感叹:在夏阳生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多人!
户外运动集聚新兴业态。为破解露营产业业态单一、同质竞争问题,村班子超前谋划、全新定位,打造户外运动村落,把荒废的园地建成可承接小型赛事、音乐节、运动品牌发布会的篮球场,候车亭改成户外产品文创超市,山地自行车、公路旅行等项目相继推出,应运而生8家民宿、5家咖啡店、1家西餐厅,让城里游客体验潮流业态,也给村民生活方式带来变化,“大爷搭帐篷、大妈喝咖啡”成为夏阳村靓丽的风景线。
用市场思维经营村庄
赚到“第一桶金”后,村班子意识到,野蛮生长、单打独斗不能长久,必须树立市场思维,把村庄有限资源整合重组,联合各方力量一起经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业机构整村运营。为了“让露营的风永远留在夏阳”,夏阳村以村集体资源资产入股,与小红书共同成立露营基地公司。公司日常运营由小红书专业团队负责,村班子“退居幕后”,重点做配套做服务,通过“保底租金+流水分成+服务经费”获取收益,去年收益达到200万元。夏阳村还以招募新业态主理人为撬动点,引导村民以山林、土地、闲置房屋等资产入股民宿、咖啡店等项目,带动100余户农户挣薪金、收租金、拿股金,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事情做,还当起了“老板”。
品牌运作做大影响。打响旅游知名度后,村班子开始谋划提升产业附加值,借鉴企业品牌建设思路,把优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户外产业提炼成特色文化符号,注册“小杭坑”和“向阳而生”两个品牌,打造辨识度强、能持续变现的乡村主题IP,实现从“卖风景”向“卖产品”升级。目前,夏阳村已与多家户外运动头部企业合作打造联名款产品,开发出以夏阳元素为主题的10余款文创产品,通过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游客认可度、提高回头率。
党建联建抱团发展。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富起来的夏阳村主动和周边的赋石村、赤坞村开展党建联建,组建强村富民公司,抱团经营户外综合体等项目,每个村年均增收30余万元。围绕保护水库生态环境,与毗邻的安徽省3个村开展毗邻党建,依托跨省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上下游一起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水质,迎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水库安家,成功争取中央环保项目资金450万元。
村里的事让村民说了算
村庄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村庄更要依靠群众。村班子坚持把村民想的变成班子干的、把班子干的变成群众赞的,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好办法、新招数,用真心真意赢得满心满意。
板凳议事聚民智。夏阳村留守老人多,老人爱喝茶。新班子一上任就在小卖铺、凉亭支起茶摊,递上茶水、倾听意见。针对村民反映最集中的路灯少问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装起500多盏路灯,从村头一直铺到群众家门口。在此基础上,推出“小板凳会议”,搬着长凳到各个村民小组轮流开夜会,商讨村庄治理、产业发展之策。茶摊收集民意、板凳共商良方,正是靠着这种朴素的自治模式,近3年解决群众200余件大小事、急难事。
阳光治理汇民力。发展快了、项目多了,矛盾也就跟着来。村班子坚持让村里每一个项目建设、每一笔资金支出都置于阳光之下,组建村级事务“老娘舅”监督调解队,发动退休返乡“五老”人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并把一些威信高、“爱挑刺”的村民代表推举到项目监督小组,每周村“两委”班子例会、每月“三务公开”及重大项目决议现场,都有“老娘舅”成员参加。近3年,村子未发生一起项目资金违规违法问题,没有一起村民越级上访事件。
善行义举暖民心。夏阳村是安吉有名的“才子村”,先后走出40多位事业有成的乡贤。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发动下,乡贤带头成立慈善工作站,定期邀请省中医院博士团队、浙二医院专家团队来村开展健康科普、义诊等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看好病。“富起来”的村集体设立基金,每年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孝老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现在的夏阳“村里有人、账上有款、兜里有钱”,老百姓对村班子越来越认可。
夏阳村蝶变启示
夏阳村的精彩蝶变,充分证明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剖析梳理夏阳村发展的底层逻辑、经验启示,最具标识度、最有辨识力的就是人才的力量。正是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返乡人才激活了“沉睡”资源,让夏阳村全面发力、全速奔跑,实现向阳而生、华丽转身,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具象缩影。
启示一:夏阳实践深刻回答了“如何建强支部主心骨”的问题,必须把配好班子、选好头雁作为根本之举。夏阳3年时间大变样,关键在于新班子争先干事,尤其有一个优秀的村支部书记,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善作善成,充分发挥了“火车头”作用。这启示我们,以“大人才观”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特别是着眼新一轮村社换届,强化优秀后备人才引育储备,突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启示二:夏阳实践深刻回答了“后进村怎么强村富民”的问题,必须把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作为成事之要。夏阳从“无中生有”搞起露营产业,再到做大美丽经济,曾经的后进村不断积聚人气和活力,形成产业吸引人才、人才激活产业的生动局面。这启示我们,以“大人才观”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聚人才与强产业一体发力,不断打开人才创造力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通道,提升增收致富的实效。
启示三:夏阳实践深刻回答了“放大乡村特色靠什么”的问题,必须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作为必由之路。夏阳村班子敏锐找到本土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以市场化思维探索村庄运营,走出一条“重资源轻资产、重运营轻投入”的特色发展之路。乡村之间禀赋不同、基础不同,关键要靠“人”来找准发力点,不断做大特色优势。这启示我们,以“大人才观”推进乡村振兴要重视以“人”的专业化来助推乡村特色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好挖掘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活做精“土特产”。
启示四:夏阳实践深刻回答了“怎样促进人才上山下乡”的问题,必须把护美环境、做优生态作为长效之策。夏阳因人而变、因才而兴。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才正在向乡村汇聚,很多走出故土的年轻人重新返乡,这得益于“千万工程”造就的万千美丽乡村,得益于各级重才爱才留才用才的政策引导。这启示我们,以“大人才观”推进乡村振兴要把优化自然生态和政策生态结合起来,持续提升乡村创业创新环境,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农村,让各类人才从“流入”到“留下”进而“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