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的建设

“村苗”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发布日期:2025-03-31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潘 玮    徐晶晶

 

  “有定期培训、有现场观摩、有师傅联系,村‘主人翁’的意识更强了!”景宁县毛垟乡库头村后备干部陈小聪的感慨,道出了全县297名“村苗”的共同心声。

  景宁县是浙江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全县近70%的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农村“空心化”问题较为突出。破解乡村振兴“后继乏人”困境,景宁提前谋划、推进实施“村苗计划”,全链条推进村后备人才归引、培养和使用,做实做好村社换届力量储备,为山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景宁县毛垟乡组织“村苗”学习苔藓主导产业发展先进经验


拓宽渠道精心“选”

 

  去年,原本在江苏做电商生意的吴彩云收到老家毛垟乡发出的招募令,毅然返乡,报名加入村后备人才队伍。她凭借突出的运营能力和丰富的电商工作经验,牵头实施苔藓种植扩面及群众领养等项目,创办苔藓“生活体验馆”、苔藓共富直播间,助力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60余万元。

  做大做活后备人才“蓄水池”,景宁县走好“选优备强”关键一步。从2024年初开始,广泛发布“招苗令”,通过畲乡先锋微信公众号、乡村公开栏等,聚焦青年党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开展摸底动员,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常态化培养推荐机制,注重挖掘乡村工匠、农业经理人中的优秀分子,适时补充到村后备干部储备库中。同时,加大回引力度,抓住节假日在外大学生等人才群体返乡时机,采取上门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多种方式,沟通引导大学毕业生、在外务工经商的优秀本土人才回村创业就业。

  坚持发现与储备相结合,景宁县以“三荐三审”选拔程序严把选人关口。后备干部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等方式报名,由党组织初审,乡镇(街道)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复审,县纪委、政法委等部门联审,组织部门备案确定村后备人才库,确保每村储备2名以上能随时上岗的后备干部。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县通过“村苗计划”共储备村主职后备人才297名,其中85后、90后176名,占比59.26%;大专及以上学历248名,占比83.5%;外出务工经商人员94人,新农人11人,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58人,退役军人14人,本村致富能手7人。

 

搭建平台悉心“育”

  

  “春天是苔藓生长的最佳时期,也是病虫害活动频繁时期,要洒营养液和除菌液帮助苔藓生长……”近日,毛垟乡库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然敏带领一支“村苗”小队,走入苔藓种植户家中开展管护指导。无论是村务值班、村里矛盾调解,还是现场政策处理,陈然敏都会带上徒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方法、长经验。

  针对归引村后备人才对村情民意、农村工作不够熟悉的情况,景宁县将村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纳入乡村干部培训计划,实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差异化能力提升。

  开展专题培训。立足山区县“空心化”实际,紧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聚焦应急救援、山地搜寻、老人看护等服务留守人群重点技能,发挥县党群服务中心、县委党校、“强技共富学堂”平台作用,邀请专业教师、治村名师开展培训,全面提升村后备干部基层工作能力。

  实行结对帮带。县级层面精选25名市县级兴村(治社)名师组建帮带团,定期组织外出跟班实训,传授工作方法经验;镇村两级建立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与后备干部“3+1”帮带机制,带领村后备干部处理村级重大事务和业务工作,助其尽快融入角色、提升履职能力。

  加强从严管理。建立入库管理、谈心谈话和动态调整三项管理机制,各村根据村情实际,梳理村后备干部名册,经乡镇(街道)汇总审核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建立村后备干部人才库,抓好本地村后备干部的统筹管理;常态化组织结对帮带导师与村后备干部谈心谈话,深入了解生活状况、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根据平时工作情况,结合村干部测评,对表现不佳、发挥作用不明显或群众反映意见大的,取消后备资格并及时补缺,形成村后备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

 

“村苗”吴彩云为研学学员授课


激发活力放心“用”

  

  “选优配强是手段,激发活力用起来才是目的。”景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要让每一位有志投身乡村振兴的人才有空间、有盼头。

  景宁县建立后备人才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后备人才基本情况、个人重要事项报告、学历提升计划、专项技能培训等,将其作为后备人选推荐的重要参考。同时,强化动态监测,村党组织每月对后备干部作出评价,乡镇(街道)党(工)委每季度开展一次研判,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开展一次评估,从政治素养、创新思维、工作能力、群众口碑等方面,为“村苗”精准“画像”,表现优秀者将获通报表彰、优先入党。

  在此基础上,景宁县积极组织村后备人才到乡镇(街道)机关、基层站所等进行短期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到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压担历练。在“一肩挑”干部年龄满60周岁以上部分村探索设置“村务助理”岗位,让村后备人才提前到岗锻炼,列席村务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主动参与村级产业发展和治理服务。

  毛垟乡炉西村村务助理员柳剑飞发挥自身设计专业特长,为村庄进行规划和设计,让革命老区村“红”味更加浓郁,发展主题也更加突出;同为村务助理的毛荣培在结对导师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导下,成为村“两委”的得力助手……目前,全县40余个村已聘任“村务助理”,50余名后备人才参与短期实践锻炼。

  视村班子空缺情况,景宁县择优选取、大胆起用日常表现突出、村情社情熟悉、培养锻炼成熟的后备干部进行“补位”,为换届储备充足力量。去年以来,共吸纳16名后备人才入党,7人替补进入村“两委”班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