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1 信息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陆英健 今 哲
登山、骑行、机车赛;村超、村跑、村BA……近年来,浙江乡村赛事不断,各地把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补齐场地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把好山好水打造成天然运动场,用特色体育项目将游客变成常客,从青山绿水中挖出“金山银山”。
以赛兴农
绿水青山成为“共富资本”
4月20日,2025年浙里乡村健康跑(村跑)首站在临海市江南·溪望谷举行,近8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友参与了这场健康与乡村文化融合的赛事。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共富村集、村去春来宴、“溪畔茶醒”品茗汇、“溪有悦动”趣村游等特色活动。
从2024年开始,浙江启动浙里乡村健康跑活动,选取特色乡村线路,开展半程马拉松、10公里大众等级达标赛以及3公里共富跑、欢乐跑等,鼓励广大市民用脚步跑遍“浙”里乡村。
“村跑”的魅力不仅在于赛事本身,更体现在它围绕农村生活展开,在农耕、农趣、农味等方面设计一系列丰富活动。去年,瑞安市马屿镇举办“村跑”时,同时组织“马屿会市”活动。市集上,2400个摊位琳琅满目,售卖农耕物资、家用电器、日用品以及各种美味小吃。参赛者在享受比赛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充满乡土气息的集市氛围。
为把“村味”跑出来,有的乡村设置了特别奖项,成绩优异者可获得举办地特色农产品奖品。例如在仙居站“村跑”中,仙居鸡、杨梅酒等农特产品就“赚足了眼球”,成为参赛者收获的奖品。
据主办方介绍,去年举办的10场“村跑”活动累计拉动当地农产品销售2000余万元、各类消费近1亿元。
除“村跑”外,村BA、村超、村越等“村字头”文体活动不断冒出、持续火热,在乡村蓬勃生长。浙江已连续两年举办山区海岛县系列赛事70场,吸引2.6万名运动员参与。
赛事兴农,乡村体育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为农特产品“提鲜”、为自然风光“添彩”、为当地产业“造血”。天台县后岸村年年举办各类气排球比赛,还承办浙江省生态运动会的钓鱼、气排球和越野赛事,村里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其中一半冲着体育而来。
以体助农
地理边缘走向运动前沿
去年年底,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总决赛在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举行。以“体育让文化礼堂‘动’起来”为主题,设农民趣味赛、气排球赛、乡村健康跑等3个比赛项目,吸引全省各地500余人参加。在农民趣味比赛的现场,插秧割稻、龙舟竞速、运粮赶集、携手共进奔共富……赛事名称接地气,赛事道具也就地取材。
2020年,首届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诞生,吸引超10万名农民参加比赛,分站赛和总决赛直播观看人次累计超过500万。如今,全省各级举办乒乓球、气排球、农民趣味比赛等“村运会”赛事活动超百场。每年举办的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成为“我们的村晚”活动之后又一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响亮品牌。
体育助力乡村振兴,从村民最期盼的事情着手。浙江补齐乡村体育发展短板,要求各地将体育发展融入乡村规划中,以体育进文化礼堂的方式增加场地,推广建设百姓健身房,并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农村体育设施,满足村民日益高涨的运动需求。
在诸暨市杨家楼村,由村民筹资建成的文体中心占地30亩,虽然建在村里,标准却不低,其室内篮球场由北京奥运会篮球馆的承包商建造。每天晚饭后,村民会聚集到这里,一起打球、跑步、跳舞。“市级比赛也会来这里举办,800多个座位的观众席根本不够,比赛多的时候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杨家楼村干部说。
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农村体育场地数量达到8.14万个,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81平方米。“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建100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总量达到2287个。
以体育人
孩子感受到体育的快乐
每周,舟山市毽藤球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赵兵都会从舟山本岛出发,驱车一个小时,赶赴岱山蓬山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上一堂特别的体育课。赵兵说:“一周一个课时的专业化训练课程,孩子们真心喜欢这个小众项目,并能从中受益。”
从2022年6月开始,浙江众多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用接力支教的方式,走进山区农村学校授课,带去跆拳道、太极拳、气排球等20多种运动技能课程和体育夏令营等活动,帮助学校建立特色运动队,指导学生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山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
这就是浙江省体育局组织的“浙江希望工程·体育壮苗行动”。如今,“壮苗行动”已经在杭州市、温州市、金华市等8个城市的42所农村学校建立了40余支特色运动队,为乡村学校带去足球、篮球、乒乓球、啦啦操、街舞等2000多堂运动技能课和体育夏令营等活动,惠及1万多名山区青少年,让他们感受到体育的快乐。
“举重运动员平时是怎么训练的?”“游泳运动员是怎么克服比赛压力的?”“黄雨婷姐姐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是什么?”2024年10月28日,面对仙居县上张乡中心学校好奇的孩子们,奥运冠军石智勇、徐嘉余、黄雨婷耐心答复,并分享追梦心路历程,鼓励同学们敢于面对人生挑战,健康快乐成长。
“送体育下乡”是浙江省体育局举办多年的活动,通过器材捐赠与设施建设、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组织竞技互动与表演、开设体育教学公开课等方式,普及科学运动知识。其中,试点“奥运冠军种子计划”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冠军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体育志向。
据悉,“送体育下乡”将通过品牌赛事下沉化、场地运营智慧化、体旅产业协同化,持续缩小城乡体育服务差距。预计到2026年,将建成覆盖全省的乡村“10分钟健身圈”,培育30个以上体旅融合示范村,推动体育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